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粥饭桶

对联 桃花源

[复制链接]

504

主题

4万

回帖

14万

积分

副首版

上海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157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2:13
因为,对联的第六要素是~平仄相对,所以,更深一步讲,上、下联的偶数位的平仄必须相对立。这是不可动摇 ...

学生惭愧!请老师赐教!更祝老师祥雲簇拥,步步连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6-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剑之 于 2022-6-28 19:06 编辑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2:13
因为,对联的第六要素是~平仄相对,所以,更深一步讲,上、下联的偶数位的平仄必须相对立。这是不可动摇 ...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茫‘’,大拗格。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图'’救拗了'’茫'’。
???
倚栏人在画图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七言句是合律的,它如何能救四连平的上句,得说出律理依据啊!
我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见到几副出律的联,要是从中取例,必然会以讹传讹。
你能从传统的格律诗句中举出四连平可救例证并说出律理依据吗?
你那种所谓拗救句式,在格律诗句中有范例吗?
四连平的句子根本就救无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6-28 18:43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茫‘’,大拗格。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

这里讲的是对联。对法与联法是一脉相承的。理论通了,一通百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6-28 18:43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茫‘’,大拗格。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

倚栏人在画图中
仄平平仄仄仄平~显而易见,图是平声,非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6-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8:53
这里讲的是对联。对法与联法是一脉相承的。理论通了,一通百通。

杨慎的联七言句有几个版本,
其中“拄杖僧归苍外/倚栏人在画图中”才是合律的。
我相信,你举例的版本是讹本。
你试找找杨慎的诗句,有没有用你所谓的拗救大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6-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8:55
倚栏人在画图中
仄平平仄仄仄平~显而易见,图是平声,非仄声

图是平声字,不小心标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6-28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8:53
这里讲的是对联。对法与联法是一脉相承的。理论通了,一通百通。

联律源自诗律,诗句通,联句必通。
我就是要你证明你提出的理论通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6-2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6-28 18:53
这里讲的是对联。对法与联法是一脉相承的。理论通了,一通百通。

理论真是通了,才可服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6-28 19:05
杨慎的联七言句有几个版本,
其中“拄杖僧归苍莽外/倚栏人在画图中”才是合律的。
我相信,你举例的版本 ...

很明显,莽~平仄失调了。图~救拗了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8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6-28 19:15
联律源自诗律,诗句通,联句必通。
我就是要你证明你提出的理论通不通。 ...

所以,在马蹄韵的前提下,偶位数的平仄必须一一相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必须然是大拗句。这同样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联家心照不宣的对联基本理论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14 19: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