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格那丁

昨夜《立夏前日独坐山中至中夜》赏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发表于 2015-5-1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5-5-18 16:48
看看我对《玄珠录》一段经文的疏解,柳兄有何高见?

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 ...

还好这个问题我接触过,否则真被你问住了。

【道无所不在】无论是道家的“道”、儒家的“易”、释家的“佛”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都无所不在。(道家讲“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儒家讲“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佛家讲“普被十方,周遍法界”。)因为这些都是总纲领性的东西,容量太大,就像空气,肯定是无所不在的。但说到底,他是个空底物事。(《朱子语类》“易则是个空底物事,未有是事,预先说是理,故包括得尽许多道理。”)这些玄之又玄的空的物事,必须要有应来扣合他。就像我造了一间很大的宫殿,必须要有东西填满它,否则体现不出它的价值。有人用珠宝填满它,有人用吊灯,总之这些东西都是“应”。

【皆属道应】《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是一种“应”,这种应像是磁铁般的“应”。《易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这也谈到了“应”,但这种应不像磁铁般的“理性的应”,而是“耦合的应”,非必然的。

你举的例子和《楞严经》上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楞严经》:“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燃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苏东坡的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听到琴声必须具足几个条件“琴、弹琴的指、弹的动作,听琴的人”,若条件缺一,则不可得琴声。所以琴声来自主客体条件的耦合。是耦合,所以是“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比如说看美女,美女脸红,假如美女是盲人或者没看到你或者他木讷,他也不会脸红,所以是耦合的,是“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在佛家“山河大地”都是“心”的变现(为心所现为识所变),所以小小的脸红根本微不足道。

关于因缘的深层剖析,你去看一下《中论》,我还没搞明白,不敢妄语误人。

【因此“吹绿”是单向的】你这句话就大错特错了。世界上没有单向性的作用,都是双向性的。因为有两个论——“全息论”和“同息论”。这一点我在学四柱中遇到过,比如说一女命“克夫”,则从夫之八字可以窥见,丈夫受其所克。一个克,另一个必须受克,才能发生作用。你想吹绿,我不让你绿,你绿得起来吗?

【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其应即死,若以不应处为是者,其应若来,不应处又死】应物的道就变质了。要不应物,可以观其妙。要真常应物,可以观其徼。所以应与不应都有道理。我觉着,还是不应物得的是“真道”,应物得的是“附着在真道上的道”。不应物,就是不随境转。这样才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中间。】境智是佛家的词。《大乘玄论》云:“夫智不孤生,必由境发,故境为智本;境非独立,因智受名,故智为境本。”说明“境智”不是独立的,都是相待而有。

【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这种共同合作就是“空”,我认为这个“空”就是虚妄,就是暂时偶然的现象,六根与物产生的假象。但这个假象也是有用的。关键在自己的心,心正便是佛境,心不正则是魔境。

这个《玄珠录》杂糅了太多东西,“正之实性,与空合德”这句话颇有“与天地合其德”的架势。“不生不灭”又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味道。有些地方太像佛家了,简直就是抄袭佛家。

拉杂个见,聊供一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发表于 2015-5-1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5-5-18 16:36
我感兴趣的是他是怎么证得空性的(或者他要我们怎么去证得空性),至于修习方法,条条道路通罗马,习一经 ...

怎么证得空性,这个我不清楚。但我是这样想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也有其道理,长时念佛的话,心中“正见”不断增强,偏见邪见都被挤跑了,即使有,念起即断。所以善知识会爆表,恶知识会清零。大限来临之时便念往生咒,谅佛陀也不忍心拒收。呵呵。:D

点评

附议。  发表于 2015-5-19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4

回帖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发表于 2015-5-19 1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论坛'味了!这老柳似乎比老格还高半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52

回帖

38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14
发表于 2015-5-1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楞严经》,理论上来说,就不会问心了。

知与行,总有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发表于 2015-5-1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愿老格。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soso_e183:}

点评

学而不悟则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20 0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682

回帖

37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29
发表于 2015-5-19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句也觉有些问题,倒不是迥临这个词,主要是这个词与孤寺半山亭的衔接上,深时,也欠佳,直接说更深等就好了,僧饭白,句子是没有问题的,也觉突兀,对句大佳。摩崖有字意稍重,这句句也可打磨,借衲听句不通。尾联点立夏前日并以景发感,没有问题,很好。

点评

指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认为还需打磨的字句,真诚地与人探讨磋商,这才是诚恳交流的态度。各位方家当以明月先生此帖为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9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山外一轮明月 发表于 2015-5-19 19:31
首句也觉有些问题,倒不是迥临这个词,主要是这个词与孤寺半山亭的衔接上,深时,也欠佳,直接说更深等就好 ...

指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认为还需打磨的字句,真诚地与人探讨磋商,这才是诚恳交流的态度。各位方家当以明月先生此帖为范!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

回帖

2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9
发表于 2015-5-20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傲岸泉石 发表于 2015-5-17 10:54
只要不搞人身攻击,对诗不对人,律版欢迎推心置腹的讨论而以利后学。谢谢先生提示,欢迎加入讨论。 ...

你是没看见人参公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160

回帖

40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8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梦塘 发表于 2015-5-19 12:45
惟愿老格。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学而不悟则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6

回帖

1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4
发表于 2015-5-2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的这首诗不是他好的,即使好的诗,个别句子可以达到一流水平,整体远远不够。费了好大的功夫评论,不值得。还不如那之前的解说《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以及解说的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些给我的启发才是更多的。尤其是夏日绝句的解说~~问好格老~~

点评

本就相当于时政评论,过了便了。昨夜七律我不会选入《诗存》,因为连他这种诗都选,后人一定会笑话我,再说,一选他这种诗就会使选诗数量呈指数级数膨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26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6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