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判断孤平的三种方法比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需要的是:

学会透过平仄失调的现象,看到平仄失调的本质,

绝不可被所谓的常用的手法而迷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8-3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看来,振波浪清老师的妙论比王力、启功两位大师高明得多!
抱歉得很,恕我这个非内行人不敢恭维!

若王力、启功两大师泉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慨。鸣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8-3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8-30 14:23
关于什么是孤平概念,自古没有定论。

但是不可犯孤平,却是格律诗约定俗成的。 ...

请问,既然“关于什么是孤平概念,自古没有定论。
则无孤平可犯了。孤平无从可犯,又如何“约定俗成”呢?
妙、妙、妙,妙不可言也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8-30 17:15
如此看来,振波浪清老师的妙论比王力、启功两位大师高明得多!
抱歉得很,恕我这个非内行人不敢恭维!
若王 ...

慢慢l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8-30 17:39
请问,既然“关于什么是孤平概念,自古没有定论。”
则无孤平可犯了。孤平无从可犯,又如何“约定俗成” ...

知道什么是心照不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380
发表于 2022-8-3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剑之 于 2022-8-30 17:51 编辑

请恕我不是内行人。我欲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2-8-30 17:49
请恕我不是内行人。我欲无言!

这不正是有言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7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22-8-30 1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蓬莱松 于 2022-8-30 19:11 编辑

一、王力说
王力的理论是从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一概而论说起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绝对的,如“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的句式就不能不论。否则,就犯“孤平”。这与清人赵执信的“‘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是一个观点。他的“孤平”理论,基本是在总结清人王士祯、赵执信与李汝襄的理论基础上定义的,但摒弃了赵执信非用韵句也存在“孤平”的观点。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吴丈蜀(1919~2006),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所谓孤平,从字义来看,就是孤立的平声字,是指一句诗的范围说的。如果诗句中出现孤立的平声字,就叫做‘犯孤平’。特指两种句式:‘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句末是平声字而外,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是孤立的,所以这两种句式都犯孤平。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不受此种制约,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他的理论与王力的定义基本相同,都认为只有在“仄平”单平韵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而“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由于他们二位的观点,较为宽松,故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另一派以启功与林正三为代表的“夹平”(仄平仄)说,就另是一番说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7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22-8-30 1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启功说

国学大师启功(1912—2005),在他的《诗文声律论稿》中提到:“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如果有人看到‘孤’字而推论到句首句尾的单个平声也要避忌,岂不大错?因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句子首尾的单平并不在内。”并引用:

“君至石头驿(‘头’字孤平)”

“往日用钱禁私铸(‘私’字孤平)”

“如果己处(引者注:五言第四字或七言第六字)孤平被两仄所夹,或孤仄被两平所夹,都是非律的。”
启功先生用“夹平”一词解释了“孤平”,认为不管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除了句首尾字,凡句中出现二仄夹一平(仄平仄)就是犯“孤平。”这是沿用了清人董文焕的“夹平”理论来定义的。从此,“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一说,被现代人所知。但在大陆好像附和者甚少,而把它又进一步推广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台湾学者林正三。

台湾·当代学者林正三(1943年生),在其《诗学概要》说:“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引用王力书):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林正三谓:“至于四声 递用一说,乃是声调之最高境界。近世诗人,已鲜能发之,唯清人董文焕之【声调四谱】论之甚详。”故其“孤平”之论与启功同宗,都是用“两仄夹一平”(夹平)来说明“孤平”的,但比启功责之稍宽。“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当是指“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这种情况了。
启功与林正三二位的说法,都是依据清人董文焕的“夹平”理论,顾名思义而提出来的。董文焕没有说明“夹平”与“孤平”的关系,而启功和林正三明确提出了“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这个定义要比王力与吴丈蜀的定义更加严了些,也正是由于林正三的“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说,在台湾很流行,现也逐渐影响了大陆,以至有所争端。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林正三的“夹平”定义显然要比王力的“孤平”定义严格的多,但他所示例还比较单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43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2-8-30 19:09
一、王力说
王力的理论是从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一概而论说起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

所以,我更倾向于~大力推广启功大师的判断孤平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15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