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是修心 于 2018-12-20 02:54 编辑
@咏絮07-蛮无名 -蛮蛮居然问这样的问题,来,我抱抱。诗经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李白有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的句子。
司图空的二十四品里,好像有淡雅,是一种文字风格。
苏东坡评论说: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杜牧也说,恨自己官小权微,不能铲除(那些粗俗的作品),这里就对比产生了另外一种风格:高雅。或如阳春白雪。
其实我国的文字,一直有两种走向。一是大众化,如通俗文学。一是高雅化,文人的理想追求。
但我不知道蛮蛮所说雅的具体所指。记得前些时间,网上有一首绝句颇为受捧,大意是说单车上阿妹和阿哥,两人唱着歌到树林深处,突然无声,羞红了并蒂莲。熊东敖评论说颇得国风之趣,我认为是很中肯,也很委婉的。因为国风里有许多追求爱情野合的诗篇。所以说,雅又是相对的。于不文字的人来说,能诗便是雅。
对于这首诗,我有句,多情明月偷窥后,便害相思成瘦芽。以为都追求无理而妙,但是能胜过彼的,因为相对来说,雅。
网络上还有一首诗,说好不为儿女态,你回头见我回头。词浅而意深,不能不说深得淡雅之旨。
但是我更喜欢厚重感,如果我不说,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我的七绝竟然学习李商隐,如果我不说,也恐怕不知道我学李商隐的什么。其间滋味,待于有缘。
也题图
门槛从来深闭春,青灯未觉是芳身。
蓦然见得桃花灿,疑问阿鼻或者新。
如果能领悟先生的观点,那么雅便是一种美感,极度的美感。上次蛮蛮问起何为正,是因为那位老师并没有给我达到这种美感,而除了神意,诗还有法度,格、律、章法、对仗、句法、拗救、用字等,那位老师并未得到其间真味,而黄庭坚,他讲究两点,一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二是宁不协律,亦不能使句弱。这其实也是他在诸家之后,做的无奈选择。宋诗以学问,以议论为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非不工也,然终非古人之诗。蛮蛮,说到这里,你应该觉得我似乎有点所知了,和我讨论诗,可能会少走些弯路,对不对?更主要的是,我已经按先生的教诲,把一些东西融汇,推陈出新变成自己的了。为蛮蛮半夜不眠,因为我们是朋友,对不对?来,我抱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