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24

【赏析】七律·归隐 唐·陈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1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归隐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
【赏析】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网络)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末宋初之际道教学者。安徽亳县人,生于唐末,历经五代,曾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后又隐居于华山云台观修道。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无极图》、《先天图》等。

点评

谢谢解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08:05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4205211844531.jpg


点评

赏学名著!谢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4 20:34
诗图俱佳 欣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08:05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
学习
谢谢先生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抺寒烟 发表于 2017-4-11 07:00
唐末宋初之际道教学者。安徽亳县人,生于唐末,历经五代,曾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后又隐居于华山云台 ...

谢谢解读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8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