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6-9-3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30 15:1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30 13:21 
刘滔说“二四同声,亦不能善”,什么意思?你没见到? 
文镜秘府论   
西卷 论病 
文二十八种病 
第三,蜂腰 
刘滔亦云:‘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  
  看到了,刘韬的【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一问三不知: 
 
1、 
【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的说法,是基于二五异声框架之下的说法。刘韬既没有明确:在二五异声的同时,也要二四异声;也没有明确,只要二四异声,不必二五异声。 
 
2、 
【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的说法,强调的是异声,并未明确强调【二元化平仄】的异声。 
 
3、 
【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这里明确提出,蜂腰,是永明体的声律。而【甚于蜂腰】的【二四同声】,终因【世无的目】,而未有取代或超越蜂腰的能力。刘韬的说法,唐朝接受了吗?没有!唐朝元兢声律体系,并且是大唐唯一完整的声律论理体系。元兢的《诗髓脑》,唯一一首近体诗范例,其第一句【飘飖宕渠域】,就是刘韬的【二四同声】句!王昌龄的《诗格》,唯一一首【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范例,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第七句【遥知太平代】,也是刘韬的【二四同声】句! 
更何况还有: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还寻九江去,平平仄平仄】 
 
唐贞元八年(792)贾棱 状元殿试帖《御沟新柳诗》 
【轻云度斜景,平平仄平仄】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仄平仄平仄】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