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琼花,又名聚八仙花、月下美人、琼花、叶下莲、金钩莲、凤花、昙花,属于忍冬科荚蒾属的木本植物[1],半常绿灌木,于每年的4至5月开花,花色洁白,大如玉盘。每朵琼花的构造是由周边八朵五瓣大花环绕中间白珍珠般的小花,簇拥蝴蝶似的花蕊。琼花是江苏扬州的市花,自古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
琼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
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宋朝的张问在《琼花赋》中描述它是:"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的确,琼花以它那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更有关于琼花的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迷人的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扬州最有名的当然是琼花了。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扬名天下。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到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死了。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作市花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聚八仙花了。
琼花在我国的栽培过程中,曾几经摧残,历尽悲欢离合,这恐怕是其他花卉所未遭遇过的。
根据记载,汉代扬州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据宋朝周密撰的《齐东野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一1048年),曾从琼花观中将琼花移栽到开封,但后因逐渐枯萎而发回扬州。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又把它移栽到杭州的皇官禁苑之中,谁知逾年而枯。不久,载还扬州,却又枯木复苏,人们皆称琼花是有情之物。可惜,这一代名花终于在元代初年枯萎死去。据杜游在《琼花记》中载:宋高宗绍兴年同(1131一1162年),金兵南下侵略,扬州琼花也成了他们的掳掠目标,大棵的连根拔去,挖不尽的齐土铲平。可是过了一年,被铲的根旁,又生出了新芽,加上道士唐大宁的精心培养,终于慢慢恢复了原状。令人惊叹的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也就是宋朝亡国的那一年,扬州琼花突然死去。是否这花也有情,而为大宋王朝的灭亡悲伤呢?关于这一点,那就不是笔者所能解答的了。只是本来"天下无双"的扬州琼花,一旦香销玉殒,便成了"绝世之珍"了。
20年后,也就是元至元三十三年,有个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至于"聚八仙"与琼花的关系,下面我们再作介绍。不过我们由此可知,将聚八仙认作琼花,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以后历经兵灾战乱,聚八仙也绝种了。从那以后,琼花观花亡观废,有名无实。不过,即便如此,琼花在世人的心目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据载,有人在琼花香销玉殒之后,仍登上琼花观,寻觅古琼花的芳踪,感怀思旧:"何年创此琼花台,不见琼花此观开。千载名花应有尽,寻花还上旧花台。"
然而,世人的心愿直到建国以后才得以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瘦西湖园林工人踏遍全市山林乡野,寻宝觅珍,终于在蜀岗重新发现"聚八仙",并移栽湖园,精心培植,中国最独特的"仙花",终于重新开放了。1998 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大市民推选的琼花作为扬州市花的决定,并举行过两届“中国扬州琼花艺术节”,反响较大。从此,历尽劫难的千古名花--琼花,终于在扬州古城重放异彩,并成为扬州城内颇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是维扬古城的象征之一。
琼花的寿命较长,扬州大明寺内一株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繁茂,风姿如故,风韵仍不减当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