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认为,格律诗只是中国诗歌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好诗不一定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也不一定都是好诗。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你既然标明了是格律诗词,那你就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律去做,否则,你标明“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沁园春”、“满江红”,而实际上除了字数不错外,其它一概不管,那岂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当然,初学格律诗,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得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认为初学诗词,不必对格律过分讲究,这样会束缚自己的思路。只要句数、字数、韵脚基本不错,就行了。关键在于要把话说清楚,说的什么内容,要能使别人看懂,首先自己要懂,别人也要懂,你写的东西别人读不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肯定不行,格律再精严也没有用。这是第一步。这就叫看山不知山,看水不知水。
学诗的第二步,就是尽力去追求字词句的诗化、美化,让别人不仅要看懂,还要看的舒服。追求字词句的诗化,美化,进一步去探索钻研,那就是追求语调的铿锵,抑扬顿挫,这时就要讲究格律平仄了。 为什么要讲究格律平仄?就是为了语调的铿锵,抑扬顿挫,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美感有韵律感节奏感。这一步,就要认真的按格律去衡量自己的每一句诗词联作品,精雕细琢,把格律要求弄懂学透。这一步,可以叫做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第三步,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又可以甩开格律平仄,多在立意境界上下功夫,追求诗词的灵性。当灵性与格律二者不能得兼的时候,应该坚决的舍格律而取灵性。这一步,就叫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后,再高一层,掌握了丰富的语汇,驾驭文字的功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谋篇布局的技巧出神入化,不仅立意境界上严整无缺,出言用语,自然与格律吻合,格律不遵而自遵,不守而自守。甚至可以根据音律变化的要求,自创格律,别开蹊径。到这一步,也就可以说,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