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幽兰飘香

浅谈网络诗词

[复制链接]

48

主题

522

回帖

3182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182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湖西月 发表于 2015-6-3 13:53
偶然看到附加声明,点个赞。学习个!我也照搬哈。多谢!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53

回帖

1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7
发表于 2015-6-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月求衣 于 2015-6-5 10:30 编辑

我也斗胆发表一点议论:幽兰版主的一“境”、二“真”、三“俗”我都认同,唯四“律”值得斟酌。
其中“以律害意”的论调见过不少次了,我觉得这个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作为一首格律诗词,“格律”乃其自身的标准之一,就好比足球不能用手,篮球不能走步等等。格律诗词的作者应该自觉地遵循其格律来进行创作,而不应该责怪这个规则是使人“戴着镣铐跳舞”;引申到足球篮球,你能责怪足球不能用手,篮球不能走步等规则束缚了你吗?
其次,那些引用古人名作来证明“抛弃镣铐跳舞”论调正确性的人,忘记了他们所引用的例子已经超出了格律诗词范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崔颢的《黄鹤楼》,我记得以此作为切入点的论调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我从来不否认这是一首名作,但是名作归名作,迄今为止又有谁能证明这是一首七律呢?至于其他例子,我觉得也不应该作为自己进行格律诗词创作时允许出律的借口。中国文字可谓博大精深,我就不相信找不出一个适当的字来避免出律,不相信那些出律的句子已经完美到无可修改的地步!
以上浅见如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诗友拍砖!

点评

附议此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9 10:53
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8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11

回帖

13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27
发表于 2015-6-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湖西月 于 2015-6-5 15:19 编辑

就格律问题引崔颢的《登黃鹤楼》想证“格律不是重要的”,其实本身犯了如下几个错误:
1、不了解格律是慢慢形成的,是有一个过程,所以也就不了解格律的特殊句式;”乘黄鹤”,也没出律,后面是救句。
2、具体到此诗,不了解宋以前的记录首句是“昔人已乘白云去”的版本,敦煌出土的伯三六一九号唐诗卷子就清楚写着“昔人已乘白云去”。是崔颢死后500多年的元朝才有人提出仙人乘黄鹤的说法,再到崔颢死后900多年的清朝才有人说“乘白云”是错的,应当改“乘黄鹤”。后又经金圣叹在《选批唐才子诗》中的解释及同乡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中去掉清人旁注“一作白云”。才“确定”今天读到的“乘黃鹤”版本。
3、事实上,“乘白云”比“乘黃鹤”在结构上合理多了。因今天不涉及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点评

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8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3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
发表于 2015-6-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点评

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8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22

回帖

3182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182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5-6-4 21:22
我也斗胆发表一点议论:幽兰版主的一“境”、二“真”、三“俗”我都认同,唯四“律”值得斟酌。
其中“以 ...

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22

回帖

3182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182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湖西月 发表于 2015-6-5 14:45
就格律问题引崔颢的《登黃鹤楼》想证“格律不是重要的”,其实本身犯了如下几个错误:
1、不了解格律是慢慢 ...

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22

回帖

3182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182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无缺 发表于 2015-6-5 16:14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716

回帖

4654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465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6-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格律诗只是中国诗歌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好诗不一定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也不一定都是好诗。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你既然标明了是格律诗词,那你就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律去做,否则,你标明“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沁园春”、“满江红”,而实际上除了字数不错外,其它一概不管,那岂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当然,初学格律诗,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得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认为初学诗词,不必对格律过分讲究,这样会束缚自己的思路。只要句数、字数、韵脚基本不错,就行了。关键在于要把话说清楚,说的什么内容,要能使别人看懂,首先自己要懂,别人也要懂,你写的东西别人读不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肯定不行,格律再精严也没有用。这是第一步。这就叫看山不知山,看水不知水。
    学诗的第二步,就是尽力去追求字词句的诗化、美化,让别人不仅要看懂,还要看的舒服。追求字词句的诗化,美化,进一步去探索钻研,那就是追求语调的铿锵,抑扬顿挫,这时就要讲究格律平仄了。 为什么要讲究格律平仄?就是为了语调的铿锵,抑扬顿挫,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美感有韵律感节奏感。这一步,就要认真的按格律去衡量自己的每一句诗词联作品,精雕细琢,把格律要求弄懂学透。这一步,可以叫做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第三步,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又可以甩开格律平仄,多在立意境界上下功夫,追求诗词的灵性。当灵性与格律二者不能得兼的时候,应该坚决的舍格律而取灵性。这一步,就叫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后,再高一层,掌握了丰富的语汇,驾驭文字的功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谋篇布局的技巧出神入化,不仅立意境界上严整无缺,出言用语,自然与格律吻合,格律不遵而自遵,不守而自守。甚至可以根据音律变化的要求,自创格律,别开蹊径。到这一步,也就可以说,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了。

点评

当然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全盘否认格律诗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格律诗词,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古风随笔。所谓“古诗新韵”,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0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鉴赏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47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6-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5-6-4 21:22
我也斗胆发表一点议论:幽兰版主的一“境”、二“真”、三“俗”我都认同,唯四“律”值得斟酌。
其中“以 ...

附议此评

点评

当然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全盘否认格律诗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格律诗词,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古风随笔。所谓“古诗新韵”,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0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22

回帖

3182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3182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全盘否认格律诗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格律诗词,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古风随笔。所谓“古诗新韵”,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一首好的诗词,能让人读懂却又回味无穷,这就叫好诗词,反之词藻再华丽格律再正规那也是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7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