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谷桃林果压枝”,起句采用花鸟技法,描写静谧的桃林,重点突出硕果累累,压弯枝头的状态,丰收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此情此景是那样甜蜜,含而不露。“小溪弯转路高低”这句是对起句的承接,徐徐将画面展开,写来到桃林的沿路风景。小溪一路吟唱,山路弯弯,忽高忽低。给桃花谷的游人凭添了几分韵致,几分风情。“前行或入武陵里”,转句妙不可言,引人入胜。在一、二句铺垫的基础上宕开一笔。正想象中,继续前行,恐怕会惊动桃花源中人吧!以模糊手法“或入”落笔,给人留下悬念,既天真又形象。写得鲜活灵动。转句“或入”和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使小诗画面感强,起伏跌宕,更耐咀嚼。诗的前两句着力刻画“果压枝”的镜头,转句却写前行,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许有仙家未可知。”画龙点睛,正在此句。这是对前三句的升华。结设问,给读者留白。亦用模糊手法,增添让人问津的动力。好一幅仙家桃源图画。折射出沼山村是人间胜景,村人的幸福洋溢在这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