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仄平仄平仄”并没有说不允许,这个句式只是由于变化过于繁复,我们一般不去使用而已。
其变化过程如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这种说法毫无依据。
你举例不出哪部诗词格律典籍中有这个句式。
***********
举例:五言律诗中,
如刘昚虚《阙题》首句“道由白云尽”,
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首句“宋公旧池馆”,
《官定后戏赠》颔联出句“老夫怕趋走”,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尾联出句“故人得佳句”,
《除架》首句“束薪已零落”等,
均为“仄平仄平仄”。由此可见该句式并非禁用句式。
***********
我多次告诉你:
1. 古今诗词,楹联中没有不符合传统属对对格而出律的诗词和楹联。
2. 符合传统属对对格的诗词,楹联,句中格律平仄可以放宽。
3. 你认为你举例的古诗句是:
“均为“仄平仄平仄”。由此可见该句式并非禁用句式。”的理解大错特错。
你列举不出任何一部诗词理论典籍中有:
仄平仄平仄-‘—这个句式。
你举例的这些古诗联:
运用的都是传统属对对格,句中格律平仄可以放宽,不受约束。
你只看表面格律平仄,不去探讨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致使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理解错误,掉入陷阱不能自拔。
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故宫这副联为什么下比五连平?
你用格律平仄能解释明白吗?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的这副名联为什么上比只有一个平声字?
你用格律平仄能解释明白吗?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主席这副名联为什么上比只有一个平声字?
你用格律平仄能解释明白吗?
陈毅元帅的(青松),
你用格律平仄能解释明白吗?
你的:
头上缺两点
平仄仄仄仄—古音。格律平仄错误。
平仄平仄仄--今音。格律平仄错误。
万人厂规厉
仄平仄平仄—格律平仄错误。
平平平仄仄—正格联谱。
平平仄平仄—拗格律谱。
----都是板上钉钉的格律错误,
你的对联中不存在传统属对对格,
与你举例的古诗句修辞手法风马牛不相及。
看来你还是没看懂: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所以,至今对于很多古诗词,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我一再奉劝你:
夯实基础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