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9-13 21:54 编辑
其三
普照江河岂敢违?乱云掩月损恩辉。
朔风铁笛秦城怨,南海金戈赵璧归。
抚远和戎挥一带,布新除恶拒三非。
雷霆烨烨宣文教,草木兢兢颂武威。
解读:“恩辉”即恩光。唐王昌龄 《送郑判官》诗:“东楚吴山驛路微,軺车衔命奉恩辉。” 唐刘禹锡 《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恩辉既盈,喜惧交集。”“朔风”即北方塞外的风沙。“秦城”即长城。“金戈”古代兵器戈。“赵璧”亦作“赵王璧”,和氏璧的别称。“抚远和戎”是古代封建王朝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政治怀柔策略,安抚并且与少数民族修睦。宣文教、立武备是治国良策。“三非”在诗中应指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催生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是严重影响边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严重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毒瘤。“雷霆烨烨”比喻政治文教舆论宣传的声势。“草木兢兢”比喻邪恶势力在国家强大的武力震慑之下诚惶诚恐。
作品整体上是借古咏今。首联是写政治清明的社会,因一些邪恶的纷乱的现象影响了执政者的日月光辉。颔联用典故写西北方(暗指新疆和、西藏)及南海地区(含香港)因外国邪恶势力的教唆而产生纷乱争执,使得民怨丛生,但恶势力终究不能得逞。颈联是说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抚远和戎”、“布新除恶”扫除一切邪恶势力,使得边疆和谐,“三非”尽除。尾联是褒扬国家文教、军威的强盛,保国安民。
可商酌之处在于“秦城怨”、“赵璧归”之典是否用得妥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