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格律诗用韵,有平仄之分,常用的【平水韵】与【中华新韵】略有不同。【平水韵】的平声(上平、下平),是传统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声,是传统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中华新韵】的平声,是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仄声是现代汉语的三声、四声。 古人格律诗,常用于歌咏,韵脚多用平声,平声韵和缓。配乐较易。仄声韵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不易配乐。传统汉语中上、去、入声字较多。近体诗中仄韵诗虽少,但也不乏佳构。如柳宗元的五言《江雪》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9448\wps2.png“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雨晴至江渡》“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古人律绝,平声韵格律较严,仄声韵格律较宽。余撰五、七言律绝,不分平仄韵,均以常见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为基准,一0六韵,每韵四首,各凑四二四首。凑韵者,依韵填诗,削足适履,鲜有惊风泣鬼之句。村言俚语,敝帚自珍,掇砌成册,呈与友朋,能博知者一粲,余愿足矣! 村言四百篇,遇火即成砖。 俚句耘乡调,畦田种大千。 2019 12 06版漏庵主人王绍龙识于通天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