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6

无争斋散曲杂谈 八、散曲句法问题

[复制链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发表于 2017-12-1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文章都是由句子所组成,散曲的结构亦是如此,这一点必须引起散曲作者的足够重视!因为句子是一篇作品的基石,基石不牢,作品难立。因此,王骥德在《曲律 · 论句法》一书中指出:“句法宜自然,不宜生造。意常则造语贵新,语常则倒换须奇。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他人用拙,我独用巧。”根据前贤的教诲,作曲时应尽量追求曲句的浅显自然,尖新响亮。道别人未道之语,言别人未言之理。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读起来要容易上口才行。试举几例,其中的道理读者自己细细品味可也。

例一:  村言出奇,化俗为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则村意相投。则为她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合天上有。
-------元 · 西域曲家楚兰芳【南吕 · 四块玉】风情

从楚兰芳这首小令,大家可以看到他的他的俗不伤雅的妙趣,他的“村”言,他的“俚”语,全无雕饰,却能让读者真正体味曲文的清新美,淡雅美。这正应了明代人谢榛的一段话:“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譬如富家厨中,或得野蔬,以五味调和,而味自别。”而散曲本就以不避俚俗为尚,更何况“俗”与“不俗”是比较难以界定的。再请看元人白朴的【中吕·阳春曲】题情小令: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帷冷篆想。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例二:剪裁融合,以旧翻新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命夫。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元 · 徐再思【中吕 · 喜春来】闺怨

徐再思上述小令估计是从前人的诗句中化来的。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者唐诗人刘采春的《啰唝曲》中都有类似意思的词句,但经过曲作者的融合剪裁,却翻成一种全新的意境和文学形式。另外,在古代散曲中还有一种集前人诗词和传奇戏曲句子为曲文的形式,也应算在“翻旧为新”的范畴内,有人称为“集古体”、“隐括体”。如元人薛昂夫的【双调·湘妃怨】集句小令: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人间纵有伤心处,也不到刘伶坟上土。醉乡中不辨贤愚,对风流人物,看江山画图,便醉倒何如?

例三:贵乎清新,俗而不俗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只鹅,闲快活。
------元 · 关汉卿【南吕 · 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上述小令可说是纯粹是口语白描,把朋友间的一次AA制的极普通宴会记录了下来,人与人是平等的,感情是真挚的,志趣是高雅的。给人以清新而又余味无穷的感觉。极其平凡的生活,极其通常的事用极俗的句子也能写出不寻常的真诚和情感来。如马致远的【越调·清江引】野兴小令: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阴陵迷路时,船渡乌江际。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例四:文而不文,雅而能俗

茫茫大块烘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元 · 刘因【黄钟 · 人月圆】

上面所引刘因的小令写得比较文雅,也比较艰深,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也易于领会其意思。特别是最后三句,雅而能俗,比较浅显,但俗不伤雅,这就是其散曲的艺术特色。另如明代薛论道的【双调·水仙子】卖狗悬羊小令:

从来浊妇惯撇清,又爱吃鱼又道腥,说来心口全不应。貌衣冠,行市井,且只图屋润身荣。张布被诚何意?饭脱粟岂本情?尽都是钓誉沽名!

例五:看似寻常,心裁别出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元·商挺【双调·步步娇】祝愿

商挺的这首小令很是别致,本是自己无聊之极,以喝闷酒消解愁苦,却能生发出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早团圆”的祝愿,委婉曲折,可谓别出心裁,情致喜人。实际上用极平常的曲句,来表达不寻常的思想和感情,让人感到奇崛新鲜,是历代曲人所着力追寻和探求的一贯做法。如元人姚燧的【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小令: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例六:颠倒变换,情韵天然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元 · 乔吉【双调 · 清江引】有感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脱窠臼》一节中云:“非奇不传,新即奇也”。上述乔吉所写相思小令,本是传统主题,早被文人们写滥。但他却能脱去前人的窠臼,翻出新意,成为一支流唱千古的曲文。关键就在于造语新颖,想象别致。而比喻丰富,联想奇特,造成浩然气势的还有元人王恽的【正宫·鹦鹉曲】游金山寺小令: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幺】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花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所引十二支例曲,主要是想说明构组曲句之时应当思考的角度和层次的要求。散曲的句式非常之多,如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直至二十几个字组成的句式,不想一一论及。其实由于散曲脱胎于词,句式基本上和诗词相类似,唯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下。
1、七字句。七字句是散曲句法中最基本的形式。但限于曲谱要求,很多地方表现为上三下四结构,谱式表现为“+平+ 、+平仄仄”,或者为“+ 平平、+ 仄平平”。填词时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更愁入、山阳夜笛”,或者是“莫开帘、怕见飞花”。但在散曲中碰到这种谱式,只是告诉你这是一个上三下四的七言句式,切不可用顿号顿开。如“直追到风波险处”,或者如”碧天遥难问姮娥“。千万别处理成上四下三的普通句式而贻笑。
2、散文化句式。由于曲体包含了诗、词、赋、散文、白话、口语等一切语体。因此,曲中出现了许多带浓厚散文味道的句式,从而造就出别具机趣的曲体语言特点。 一种表现为口语形态,如“天赐予我这几般歹症候”,“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悴住”,“不信你耳轮儿不热”,“常言道老鼠子不留隔夜粮,我这是好话儿拿到头前讲”。 一种为通俗化的文言。如“便北海探我来,道东篱醉了也”,“他几曾寻得个落雁沉鱼”,“常言道最恶者无过于龙”。这些浓厚散文化意味的句式,大大增强了曲句的“俗”与“趣”。无疑,在散曲创作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采用这种句式,必定会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请看笔者从《陕西当代散曲选》中摘来的邓晋运(网名 天沙净)先生的【仙吕·寄生草】《野蛮执法者心态》小令,曲云:

当官儿的发财靠腐败,俺小的们来钱靠手快。不听令的咱拿脚踹,不服管的往车上拽,眼不亮的咱叫他卷铺盖。咱是为整顿市容管理拆迁为民造福祉,管他娘名声好与坏!

综上所述,曲之句式不外乎一言句、二言句、三言句、四言句,直至七言、八言、九言甚至更多的言。它们都有自然之节,亦有变化轨迹,既不能扭捏生造,又必须按谱填词。相对诗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限制更严、更多,请看例句:
一、一言句。
听,越是梦无凭,青灯风定。    ——卢前【南中吕·驻云飞】吴门感旧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张可久【中吕·山坡羊】闺思

一言句多半是以惊叹和设问的口吻,进行明提暗转,使题意更进一层,拓宽一步。

二言句。
豪杰,几度花开谢?痴呆,三分春去也。     ——乔吉【双调·得胜令】
唱歌,弹歌,似风魔,把功名富贵都参破。   ——张养浩【双调·新水令】辞官套

两言句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可以作发端、铺排或者作煞尾。

三言句。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卢挚【黄钟·节节高】
醉醒须在咱,清浊任从他。竞名利,争头角,若蝇蜗。
                                       ——朱庭玉【大石调·青杏子】
三言句式架构, 或上二下一,或上一下二。

四言句。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卢挚【黄钟·节节高】
我则待逐朝每日,无拘无系。从事西畴,寄傲南窗,把酒东篱。
                                          ——李致远【中吕·粉蝶儿】
四言句句式,一般多是二二结构,亦有上一下三句式的。

五言句。
梨花白雪飘,杏萼紫霞消。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
                                   ——胡祗遽【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
                                 ——邓玉宾子【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五言句为曲句最基本形式,变化比较多,有上一下四、上四下一,或者上三下二、上二下三。到底用什么句式好,主要看句子的要求来定。

六言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
                                  ——顾德润【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
六言句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三三结构,或者二二二结构。

七言句。
七言句为曲句之最基本形式,与诗词句式是一样的。上四下三的如 “白云深处青山下,竹篱茅舍无冬夏”。上三下四的如 “ 静巉巉烟霞岭外,响潺潺涧水桥西”。上二下五的如 “闲来几句渔樵话,困来一枕葫芦架”。上五下二的如 “拣溪山好处追游”。上一下六的如 “正流金砾石天气”。不管如何,都要符合自然音节和句子的语步。

八言句。
八言句式在诗词中很少见,但在曲句中却是习见为常的,而多半为上三下五,如 “百般乖不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极个别的有二三三句式,如 “不见蝴蝶来蝴蝶来”。一四一二句式的如 “共黄观道士喜同流”。四四句式,如 “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  

九言句。
使用这种句式的曲牌有,【黄钟·水仙子】、【仙吕·八声甘州】、【中吕·尧民歌】、【南吕·哭皇天】、【双调·河西六娘子、大喜人心、相公爱、青玉案】等等。其结构形式有三三三,如 “插宫花饮御酒同欢乐”。上四下五,如 “功劳簿上写上也么哥”。上五下四,如 “穿着紫罗襕似酒布袋,秉着白象笏似睡馄饨”。

十言句。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一、多用象声词,如 “吉丁丁珰画檐前敲玉马,疏剌剌刷正殿里吹书画,忒愣愣腾宿鸟串荼蘼架”。二、多用叠词,如 “嘇可可曾对神明对神明道,不索和他和他叫”。三、无规律,如 “抵多少月明千里故人来”。

十一言句。
使用这种句式的曲句很少 ,曲牌有【黄钟·水仙子】、【仙吕·混江龙】、【仙吕·锦橙梅】等,其特点为使用许多象声词和形容词。如 “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晋谢安黑喽喽谁在葫芦架”。又如 “红馥馥的脸衬霞,黑髭髭的鬓堆鸦,料应他,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当然亦有人将其读作 “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

还有许多很长的句式,目前所见有二十一个字的句子,如果算上衬字超过二十一字的句子还有不少。这应是散曲句式不同于诗词的地方,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例举,请诸位鉴谅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学佳作!问好!:coffee: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战文 发表于 2017-12-14 17:41
再学佳作!问好!

:share:

点评

谢谢!周末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6 0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6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末快乐!: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0

主题

4万

回帖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中华散曲区曲作赏析、曲花争艳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0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1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谢谢首版!

点评

问好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18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贻裳 发表于 2017-12-16 19:42
好文章!学习了!谢谢首版!

:share:问好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6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