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21

无争斋散曲杂谈(吕荣健)

[复制链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发表于 2017-1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马 于 2017-11-1 17:39 编辑

无争斋散曲杂谈(吕荣健)

一、散曲与词的异同比较

曲源于词,这是目前散曲研究界的主要观点。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云:“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原,所用胡乐,嘈杂凄禁,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上述引文说明两点,一是曲由词演变而来;二是由于胡乐的传入,词已不能适应形势,于是创立新声。这种新声就是曲子。其实, 曲和词开初是分不清的,因为二者都是配合音乐而歌的唱辞。唐、五代多称词为“曲”、“杂曲”、“曲子词”或“乐府”等。而元明之际人们又称曲为词,如元朝周德清的《作词十法》实质是讲作曲的方法;明朝著名散曲家冯惟敏的散曲集名之为《海浮山堂词稿》;更有人把曲和词统称“乐府”,如马致远的《东篱乐府》实为散曲集,《小山乐府》即张可久散曲集。由于曲与词都是有别于七言诗的长短句,因此有人把曲又称为“词余”、“词变”,这都是沿袭合乐文学体裁这一相传久远的称呼所致。下面笔者试举两个例子,主要想通过这两个例子,让大家看看词与曲的区别。一是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西湖》一词,二是元代曲家汤式的【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小令:

    词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汎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曲云: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渔船,落日苍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大家可以看到上述曲与词在精神、韵味、情采、辞藻等诸方面的不同情况,说明二者在诗歌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字声格律、字词选择和艺术风格上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差异情况笔者试着分述如下:
一、字句要求。
词与曲虽然都是采用律化了的长短句形式,但词的形式是全篇字句相对十分固定,基本上是一调一格,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每首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等都必须按词谱规定办,虽然极少数词牌有添加衬字的例子,但远不如散曲运用的普遍与频繁,更绝对没有增加衬句的例子。下面试举两个带谱式的词曲例子以作分析比较,这样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出词与曲的不同地方是什么:

1、词例取宋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谱式为:
仄仄平平+仄 不,+平+仄平平 叶。+仄+平平仄仄 不,+仄平平+仄平 叶,+平+仄平 叶。      仄仄平平+仄 不,+平+仄平平 叶。+仄+平平仄仄 不,+仄平平+仄平 叶,+平+仄平 叶。(该谱取自《唐宋词格律》)
词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曲例取元人钟嗣成【正宫·醉太平】无题小令。谱式为:
平平上上 叶,去去平平 叶。上平平去上平平 叶,去去平上平 叶。去平平上平平去 叶,上平平上平平去 叶,平平上去上平平 叶。平平去上(平) 叶。
(该谱取自《太和正音谱》)
曲曰: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连不断皂罗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从上述词与曲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词是谨遵谱式而不逾矩的。曲则不同,它于曲谱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之外,还可以根据作者写作需要来增加衬字甚至衬句,增衬部分平仄不拘。除了增加衬字外,散曲还可以减字。把本来的七字句减为五字句,把五字句减为三字句,甚至减掉一个整句子。故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一书中列载了三百五十个曲牌,其中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说明曲中增损字句并不是个别现象。同一曲牌差别往往很大,衬字甚至大大超出正文数倍。最典型的当属元曲大家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套曲中的两句: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教你)钻入(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而在这五十一个字当中,正字其实只有十四个字,即“我是一粒铜豌豆,钻入千层锦套头”而已。如果丢开其余三十七个字,仅用这十四个字,准确地说是毫无文采的。而这套散曲之所以疯传几百年,也正是关汉卿的巨笔和衬字让这段曲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散曲这种允许衬字随意添加的现象,在词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3104

主题

15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论坛副站长兼中华散曲区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722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7-11-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慢慢学习!

点评

谢谢老费!问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07:06
非非是是乱人魂,子夜流星茫路奔。若水思潮催梦远,云睁醉眼看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6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中华散曲区曲作赏析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4797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2 0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首版的分享。辛苦了!

点评

我慢慢发来!哈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0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碧峰 发表于 2017-11-2 06:40
谢谢首版的分享。辛苦了!

我慢慢发来!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费!问候!

点评

老马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5716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用韵特点。
词韵依据《词林正韵》,强调平上去入四声俱全。一首词的韵脚要么用平韵,要么用仄韵,入声韵还必须独立使用;虽然有少数词采用平仄韵错叶、平仄转换韵格的,但一般是不允许同声部韵通押,更忌讳用重韵。下面试举词与曲两首小令以作比较:

1、词例引王安石·千秋岁引·小词以为证: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2、曲例引汤式【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为证: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迸。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词韵中入声的使用情况。该词全部使用入声,给人以沉雄典雅,气魄豪迈之感觉;而曲则不然,用韵较词密,平仄通押,中间的三个韵还是同韵,这在词中是不可能有的情况。另外,曲往往通首句句押韵,甚至有六字三韵的情况。为说明此种情况,笔者从元人周德清评曲的一篇文章中摘得下列几句,以飨读者:

“忽听一声猛惊”、“自古相女配夫”、“本宫始终不同”、“柳绵满天舞旋”、“臂中禁封守宫”、“醉烘玉容微红”、“女郎两相对当”、“玉娘粉妆生香”、“怎么性大便骂”、“四方八荒万邦”······

另外,曲韵另立韵部,即《中原音韵》,它取消了入声,将《词韵》五部十七韵的入声分别派入曲韵九个声部的平上去三声中。曲允许同声部通押,不管小令、套数或是带过曲,都必须一韵到底,不避重韵。这样就打破了诗词中的许多禁忌。例如“孤平”、“平三连”、“平仄相间”、“平仄相反”、“平仄相重”等问题。这些禁条在曲中都得到解放,应当说这也是长短句形式诗体的一大解放。另外,曲韵不同于词韵的还有平声又区分出阴阳二声,以便使曲文在字声衔接运行上,读唱起来能够产生抑扬顿挫而有节奏感。曲韵又特别强调上去声的使用和搭配,其作用与平分阴阳一样,亦是为使字声的组合能够符合音乐运行的规律,从而使曲文达到美听的效果。例如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曾举无名氏【醉高歌】一曲为例:

十年燕市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老鲈鱼兴,晚节桑榆暮景。

其点评曰:“妙在‘点’、‘节’二字上起音,务头亦在第二句及尾句。”

三、调式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4

主题

15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论坛副站长兼中华散曲区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722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7-11-2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马 发表于 2017-11-2 07:06
谢谢老费!问候!

老马辛苦了!
非非是是乱人魂,子夜流星茫路奔。若水思潮催梦远,云睁醉眼看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4

主题

15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论坛副站长兼中华散曲区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2722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QQ
发表于 2017-11-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与曲虽然都是采用律化了的长短句形式,但词的形式是全篇字句相对十分固定,基本上是一调一格,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每首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等都必须按词谱规定办,虽然极少数词牌有添加衬字的例子,但远不如散曲运用的普遍与频繁,更绝对没有增加衬句的例子。

曲就不完全这样!
非非是是乱人魂,子夜流星茫路奔。若水思潮催梦远,云睁醉眼看乾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6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中华散曲区曲作赏析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4797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3 0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学习。问好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6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