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系列·224·九文(陆游转世的)·边塞怀古诗·十一尤
文/九文-2025-04-25-17:10-作于南京一中
黄沙大漠漫流丘,如刃刀风掠塞陬。
折戟悲凉留独臂,斜阳残照战孤楼。
雕鞍怎不平民怨,羌笛何须怨柳悠?
铁甲经霜寒断肚,戍边岁月几春秋?
注释:
塞陬:
1、 陬【zōu】是形声字,部首为“阝”,本义指山的角落或边远偏僻之地。常见组词包括“山陬”“海陬”“僻陬”等,如《管子》中“五岳之土…若在陬,陵之阳”即描述山脚之意。
历史地理
“陬“”是春秋时期鲁国地名,位于今山东曲阜东南。据《史记》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其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汉代设邹县,后与陬邑合并,现属邹城市田黄镇管辖。此地与尼山、昌平山等儒家文化发源地密切相关。
2、 特殊用法:
“陬”在古代历法中特指农历正月,《尔雅》记载“正月为陬”,故有“孟陬”“陬月”之称。此外,“陬”也用于形容角落或聚居地,如左思《吴都赋》“其‘荒陬’谲诡”描述边远之地的奇诡景象。异体字包括“鄹”“郰”等。
故此,我独创的词汇“塞陬”就是边塞的边缘、边远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