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雪漫长云

[词] 沁园春 • 岳麓山感怀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25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14-5-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の子 于 2014-5-8 11:54 编辑

覆飘香楼主:

首先谢谢楼主到访,并举出了多个例子,结果仿如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精彩!{:soso_e179:}

(1) 撇开其它,首先向楼主请教,就《沁园春.长沙》一词里, "恰同学少年" 那句,依照词谱,是 "仄可平可仄" 的,然而这句中 "学、年" 二字出律。照理修正亦相当容易,如将 "同学、少年" 位置互易于便可。究竟是甚幺原因?{:soso_e132:}

(2) 举例中那首王叔承的《石鼓歌》中两句「“石鼓隐见不可测,佛龛遗字争传奇」,因我只有韩愈那首,未能了解全部内容,唯有管中窥豹... 那应是一首 "古风" 诗歌吧!从"
争传奇"一句中,解作"争相留字在佛龛中,给后世遗下zhuàn奇故事",或是"争相留字在佛龛中,给后世chuán送奇闻",我是偏于前者。楼主有何意见?

又清代刘富槐《读金桧门总宪观剧绝句》那“传奇愧乏东塘笔,题句犹堪作务头”句,根据作者所说既是
观剧,戏剧题材多是民间zhuàn奇,应读仄声才是,况「奇」字是否犯孤平是日后「王力派」和「启功派」之争。

(3) 有关自1990年后,zhuàn奇逐渐念作chuán奇一事,是我和某老师在电话中交谈,匆忙中他没提起洪炳文《浪淘沙(自题《晚节香》
zhuàn奇)》那词作;或者他根本没不知道那「名不经zhuàn」人物。他那一句「谱出zhuàn奇」是出律吧!

(4) 您说"
虽然有前人用以作平的例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承其错误",我非常同意。全宋词有8万阕,加上明词、清词及近代词共20万阕也不为过吧! 作者的水平自有参差,良莠不齐,有时如雪漫长云般「读破字胆」是常有的事;又或作者的态度或面子问题,错了也不肯修改。研习古人作品时,真的要极小心处理。

顺祝时安! {:soso_e100:}

点评

劳紫钿垂问,仅就个人愚见略答如下: (1)主席之词,不合律处常见,此乃世人皆知,毋庸讳言。然多以其意高,存而不论而已,亦所谓苏轼“曲子中缚不住者”之伦。正如我前面所说,出不出律是求真的事,出了就是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1 01:24

276

主题

25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14-5-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覆竹版:

没有其它,现在只延续一下您对「zhuàn奇」一词的解释,这种小说体裁始于晋、承chuán于唐、宋,盛于元、明。内容有「zhuàn记」"中人物的"外史、侧记、轶事"、坊间一些「名不经zhuàn」人物的趣闻、奇谭等等,或一些杜撰人物子虚乌有的故事。直至今宋时仍止于书册记载。

元朝时唱曲、杂剧兴起,那些「
民间zhuàn奇」的故事,自然成为曲、剧的好题材。明清时沿襲。

1930年代,中国电影兴起后,「
民间zhuàn奇」事仍是电影的好脚本。后1950年代电视开始流行时,情况亦一样。甚至乎现在互联网中的「动漫游戏」亦是「zhuàn奇故事」的延续版,只是随着时间转变,那些media of broadcast由书册、唱曲、舞台剧、演变成现代的电影、电视甚至乎动漫而已,本质不变。举例如宋朝的《太平广记》中的《霍小玉传》,于1950年曾由粤剧编剧大师唐涤生改编成《紫钗记》粵劇。

版主在文中曾提及:元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四折:“则为这贤夫人名扬天下,齐兵胜四海传奇”作「传送奇闻」解 (
齐兵胜了,四海相chuán这惊奇事迹),这个我不同意,「齐兵胜四海传奇」句应解作 (齐兵战胜四方,堪称zhuàn奇)。

版主在文中曾提及:峻青《海啸》第二章:“
在那些艰险的地下斗争的年月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紧张激烈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斗争故事。” 「传奇」是念平声,飘香楼主已作解释,「zhuàn奇故事」如何念法不再花费唇舌。

经飘香楼主的解说,将「chuán奇」解作 "
流传过来的奇闻怪事" 亦勉强说得通,但在雪漫长云先生的《沁园春》大作里,这诠释肯定是!

附:现时 "香港无线电视" 于每朝清晨5时正,翻播那1974年拍的"
民间zhuàn奇"一系列的故事,有空时请留心那布幕员说话,"民间zhuàn奇"是读仄声的。

祝   时安!

点评

就是不合平仄,又能如何?传奇还是传奇,意义变了么? 一百多字的词,有一两个字不合平仄,重要么? 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8 23:14

787

主题

6239

回帖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5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の子 发表于 2014-5-8 12:00
覆竹版:

没有其它,现在只延续一下您对「zhuàn奇」一词的解释,这种小说体裁始于晋、承chuán于唐、宋, ...

就是不合平仄,又能如何?传奇还是传奇,意义变了么?
一百多字的词,有一两个字不合平仄,重要么?
再见!
学习,学习,再学习。
雪漫长云(丁建江)

0

主题

3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4-5-11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香楼主 于 2014-5-11 01:28 编辑
紫鈿花の子 发表于 2014-5-8 11:51
覆飘香楼主:

首先谢谢楼主到访,并举出了多个例子,结果仿如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精彩! ...

劳紫钿垂问,仅就个人愚见略答如下:
(1)主席之词,不合律处常见,此乃世人皆知,毋庸讳言。然多以其意高,存而不论而已,亦所谓苏轼“曲子中缚不住者”之伦。正如我前面所说,出不出律是求真的事,出了就是出了;而至于出律之词是否可存而不改,则是另一个问题了,见仁见智。
(2)我所举数例,只为了帮助各位判断。所谓“传字处可平可仄”之说,乃指以律匡之,该处本是“可平可仄”,故不能正面判断。但反过来说,不妨碍其读仄。因此,若“读仄”可以满足所有各例而“读平”则否时,“读仄”自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至于刘富槐那首诗,我的看法是“传奇”与“题句”相对,自然是作动宾结构的词来理解更合适些。您认为是名词倒也无妨,反正首字可平可仄,原则上不犯律,作何理解也不妨碍诗意。
王叔承的《石鼓歌》确实是一首古风,我也没有用格律来论它,但对“传奇”的理解,我倾向您所谓的后者。董元恺《雪狮儿》有句云:“昼日阴阴,都门洗象,争传奇绝。”《石鼓歌》里的“传奇”大概可以和此词中的“传奇绝”等观。
(3)关于洪炳文词,我举此例,只是说明早在民国初就有人误读“zhuan奇”为“chuan奇”了。因为按我的理解,若洪读“传奇”为“zhuan奇”,则此处出律太过明显,且全词仅结句出律,恐不太合理。您若认为洪词乃有意放任出律,我也别无他话,终不能起洪于地下而质之。

276

主题

25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14-5-1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敬「明前龍井」一盞…  謝謝飄香樓主分析淺談。

城头赏雪,楼前看山,檐下谈僧,灯前看月,雨前赏茶,网上谈诗… 人生乐事!{:soso_e100:} {:soso_e160:}

点评

谢紫钿! 切磋琢磨,乃论坛本意。吾亦从先生处获益良多,再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1 11:17

0

主题

3

回帖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4-5-1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の子 发表于 2014-5-11 10:40
先敬「明前龍井」一盞…  謝謝飄香樓主分析淺談。

城头赏雪,楼前看山,檐下谈僧,灯前看月,雨前赏茶,网 ...

谢紫钿!:coffee
切磋琢磨,乃论坛本意。吾亦从先生处获益良多,再谢!

276

主题

25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14-5-1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の子 于 2014-5-14 22:20 编辑

覆雪漫长云先生

经飘香楼主的解说,顽石也点了头。谢谢你热烈的回应,把大作炒得更热,火!!!看你心中仍有气。现再与你谈谈你的观点:

(1) 因历史和地理关系,现时广东白话 (粤语) 所保存的秦、汉、唐、宋古音,远较其它方言为多,是不争事实。如现时的电子版「康熙字典」,每字都有「普通话、粤语」双语发声;1970年以前的词典 (用部首查字那种),亦标上「国、粤」两声。我的用意是给你作参考,但你却曲解成「粤韵就是古汉语的标准音韵」、「难道《词林正韵》也得按粤韵重新更新幺?」。这是阁下「有目的地或刻意地将敌人的某些理论小观点扭曲及作为无限制的上纲上领大鸣大放从而重重打击斗烂斗垮对手秉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式的批判斗争技俩」吧?粤语能保存汉语古音,zhuàn奇是一个好例子。

(2) 我对毛词从不研究,从不以之作模板。就《沁园春.长沙》一词里「恰同学少年」那句,依照词谱是 「仄中平中仄」的,然而这句中「学、年」二字出律。照理修正亦相当容易,如将 「同学、少年」 位置互易于便可。横看竖看,改了对整阕词不造成大影像响。

(3) 关于「看」 字在宋词可平可仄,是题外话。和 「浪、过、漫、望、听...」字一样,在宋词中用法模糊。但在现代复合组词中,平仄声则分界得很清楚,如「看守、看护、看管、看更 / 看书、看戏... 」。至于那个入声字 「不」,宋词没有读破声的习惯吧? 只是现时普通话的语法中,将同出现在「4字成语」中其中一个字转声,如 「一心一意、不明不白」等。

(4) 「传统」只是用作名词吗?不! 一般用词可作「动、名、形容及副词」… (A) 动词~ 从单字/词「传」可解作动词,「传送 deliver/transfer」,是很动的,切合康熙字典的附注,念平声chuán。(B) 名词~ 「传统 tradition」一词伸延作「流传 + 统绪」 ,再伸延成「流转传接下来的统绪」,这「流转传接下来的」为一「形容词式的短句(adjective clause)」,作形容词使用,更深一层「流转传接下来的统绪」是noun clause,作名词使用。因「流传」尚在"动",故读平声chuán。(3) 形容词~ 现代词语伸延作「传统的 traditional」一词,解释如上。(4) 副词 (助动词) ~ 现代词语伸延作「传统的或传统地traditionally」,只是中文语法极少用,就引用网上电子词典一例:Married women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treated as dependents on their husbands.. 「已婚妇女传统地曾经被视作是依靠丈夫的人..」译得蹩扭吗? 再用传统的语法:「传统地,妇女出嫁从夫。」阁下在中学时学习文法时,老师曾经教授,你懂的!!

「传」字作仄音组词,据我所知,只有「zhuàn记、zhuàn奇、zhuàn略、zhuàn主、名不经zhuàn、民间zhuàn奇、zhuàn奇故事」几个词汇,加上「史记.某某 zhuàn、水浒zhuàn」 诸如此类真假人物的真假故事。

(5) 你说「一百多字的词,两个字不合平仄,跟词表达的意义比起来,还有讨论的价值幺?」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如《沁园春.雪》里硬将犯律处修正,我是同意这说法;但在《沁园春.长沙》里,我就不敢苟同。就如你的大作中、可以考虑「阴阴夏木啭黄鹂」和「听声起雷霆荡橘洲」两句?我的个人意见认为更添气势,改之有何不可?对整阕词的意义、结构、发挥有何影响?套用孟子一句:「此诚不为也,非不能也!」。谚语有云:「找借口只是推卸责任,找方法纔能解决问题」,愿与雪漫先生共勉。

(6) 你说:「今天我们写诗是给现代人读的,不能对古人亦步亦趋。」那么你跟我辩论今人的看法时,就不宜quote下那些「汉朝」甚至「钟鼎文时代」的用语来阐释今人的解读 (拐着圈儿兜兜转转折折腾腾却摸不着正题,费时失事),否则是知行不合一,或是你思维杂错,你的脑袋控制不了你的屁股。

好奇一问,你手上的「词林正韵」不是A货吧?!

Conclusively,我将上次结尾段略改,「信不信由你」改作「不由你不信」。再引用名人语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会坚持我的观点,因它是「正确的、传统的」。

有机会再作debate,时安!{:soso_e100:}

附:If I were you  (如果我是你),对于我最初观点,如不同意,只需回复「是吗?在考虑中!」便轻轻带过,四两拨千斤!不置可否。这是经验与公关技巧的问题。

20140430

787

主题

6239

回帖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5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の子 发表于 2014-5-14 16:37
覆雪漫长云先生

经飘香楼主的解说,顽石也点了头。谢谢你热烈的回应,把大作炒得更热,火!!!看你心中仍 ...

谢谢您精彩的总结性回复。为了一篇百字多的词作中一个本身就是多音字(何况即使不合古音韵也并非由我首次使用所造成)的字,劳烦大驾光临,而且不辞辛劳遍翻典籍写下了这么多的考证和文字,真正值得赞扬,先生追真求实的精神实在可嘉。
没有想到的是,在先生的回复中,这个帖子也能被炒作的如此红火,先生功劳大不可没,多谢了!
写诗作词,是以表达情感、说出感受为主要目的,格律不过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的形式,为了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形式而与先生在这讨论,真是无聊之极。
先生说“If I were you  (如果我是你),对于我最初观点,如不同意,只需回复「是吗?在考虑中!」便轻轻带过,四两拨千斤!不置可否。这是经验与公关技巧的问题。”
看来对先生的回复以后只能用四个字“视而不见”。




学习,学习,再学习。
雪漫长云(丁建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7 09: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